1、磨床是加工中心常见的设备之一,包括将工件固定的工作台以及对工件进行磨削的刀具,立式磨床一般会用转盘,转盘上设置电磁吸盘将工件固定,转盘带动工件转动,通过刀具实现对工件相应的加工操作。
2、申请号为cn0.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磨床工作台,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回转台,所述的回转台与能够驱动回转台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的底座和回转台之间设有固定在底座底部的皮带轮,所述的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皮带轮相连,所述的回转台和底座之间设有能够使回转台工作面始终与底面平行的水平保持机构,在回转台和底座之间还设有能够使回转台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防偏移机构。
3、上述现存技术由驱动电机提供驱动力,通过皮带结构传动实现驱动回转台转动的效果,这种驱动加传动的方式,增大了整机的体积,复杂了装配工序,同时传动结构需要由易损件配合实现相应的功能,在各部件配合过程中有几率存在滑移情况,尤其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部件磨损时,出现滑移的可能性提高,稳定性较差,相应的,很难保证回转台的转动控制精准度。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存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性高、整机体积小、装配简单、转动控制精准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
2、为实现创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旋转台,所述的底座与旋转台轴向限位周向转动相连,在旋转台上设有电磁吸盘,在底座上设有与电磁吸盘相连的电磁吸盘供电组件,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定子模块,所述的旋转台上设有能够与定子模块配合的转子模块。
3、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设置有旋转台,之间为转动连接,在旋转台上设置有电磁吸盘,具有磁吸功能,电磁吸盘供电组件用于通过底座向电磁吸盘提供电能,此为现存技术,在底座和旋转台之间设有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相当于电机,定子模块设置于底座上,不转动,旋转台转动连接于底座上,允许转动,旋转台在底座上通过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之间产生的安培力直接被驱动转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刚性,同时由于不需要额外的传动组件,对于旋转台的转动驱动与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恒线速要求,另外,直接驱动的方式减少了易损件的设置,装配方便,整机体积也得以缩小,便于设置更大的磨削工作空间,当然,电磁吸盘设置于旋转台上,经过控制驱动旋转台便实现了控制驱动电磁吸盘的效果。其中,旋转台与电磁吸盘的固定方式为现存技术,例如能够使用螺栓、卡件等方式,因此不再详细阐述;转子模块和定子模块均为现存技术,因此其结构不再详细阐述。
4、作为定子模块的供电线路的优化,定子模块的导线径向或轴向穿设底座,在底座上径向或轴向设置有用于穿过该导线、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底座的横截面呈山字形,所述的旋转台呈环形且套设在底座的中心座上,在旋转台与底座之间设有轴承机构,所述的旋转台下端设有所述转子模块,所述的旋转台的固定环内壁上设有所述定子模块。
6、底座横截面为山字形,中心为轴向设置的中心座,周向外侧为轴向向上凸出的环形固定环,旋转台通过轴承机构转动连接于中心座上,转子模块固定于旋转台下端,转动同步,固定环和中心座之间的凹槽中设有定子模块,当然定子模块和底座之间也为固定式连接,定子模块位于转子模块的周向外侧,转子模块同轴心地穿设于定子模块中而不接触,通过转子模块和定子模块之间产生的安培力驱动转子模块转动。
7、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转子模块固定在旋转台下端的旋转台外环形台阶上。
8、转子模块通过旋转台外环形台阶固定于旋转台上,旋转台外环形台阶设于旋转台下端,为旋转台下端外侧开设的径向内凹的结构,其下端开放,方便套入转子模块,作为优化,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为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拆装。
9、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轴承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台与固定环之间的第一轴承和/或设置在旋转台与中心座之间的第二轴承。
10、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用于向旋转台提供定位以及竖向支撑力,保证旋转台顺利稳定地转动。
11、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第一轴承为推力球轴承,第一轴承的上外圈抵靠在旋转台的第一外环形台阶上,第一轴承的下外圈抵靠在固定环顶部且外端通过轴承中心座外圈进行限位,所述的第一外环形台阶下方设有用于第一轴承的下外圈让位的环形让位外台阶。
12、第一轴承上圈和下圈分别抵于旋转台和底座上,对旋转台提供轴向支撑力以及径向的定位,固定环外侧套设有轴承中心座外圈,具体可在固定环外侧设置环形台阶,轴承中心座外圈恰好套设于该环形台阶处,第一轴承下外圈恰好抵于轴承中心座外圈上,形成径向的定位限位,环形让位外台阶位于第一外环形台阶下方,且位于第一轴承下圈的内侧,防止旋转台和下圈接触,影响下圈的顺利转动。
13、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轴承中心座外圈外侧设有与旋转台相连的轴承中心座外圈挡圈,轴承中心座外圈挡圈与底座之间留有旋转间隙。
14、中心座外圈挡圈设置于轴承中心座外圈,也位于第一轴承外侧,用于减少灰尘等杂物进入影响第一轴承及内部结构,该挡圈固定于旋转台上,与底座之间设有旋转间隙,保证了底座和旋转台之间顺利的转动。
15、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第二轴承的外圈设置在旋转台的第一内环形台阶上,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在中心座的第二外环形台阶上且下端面不与第二外环形台阶接触,第二轴承的内圈外端抵靠在径向锁紧螺母上,所述的径向锁紧螺母与第二外环形台阶外端的第三环形台阶螺接。
16、第二轴承可选用锁口外圈型接触球轴承,其外圈抵于第一内环形台阶上,形成轴向的限位,内圈套设于中心座上,位于第二外环形台阶上方但不接触,便于在安装时大致限定第二轴承的位置高度,中心座外端的第三环形台阶的外螺纹上螺接有径向锁紧螺母,该螺母与内端与第二轴承的内圈相抵,实现第二轴承的轴向限位。
17、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电磁吸盘供电组件包括滑环,所述的滑环固定在电磁吸盘底部中心的让位槽内,在滑环底部固定有至少两个同轴心设置且规格不同互不接触的导电环,导电环通过导线与电磁吸盘相连,每个导电环均分别滑动连接有碳刷棒,所述的碳刷棒通过弹簧与阻电管相连,在阻电管内设有与碳刷相连的导电线,所述的阻电管穿设在中心座上且通过螺纹结构与中心座相连。
18、在电磁吸盘底部设有让位槽,让位槽中设置有滑环,该滑环与电磁吸盘同轴心地固定连接,在滑环上设有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导电环,该导电环之间不接触,通过导线与电磁吸盘正负极相连,该滑环为不导电材料制造成,导电环之间不会短路,在中心座上穿设有阻电管,阻电管内设有导电线,具有导电能力,阻电管上端连接有碳刷棒,该碳刷棒一方面与导线相连,上端又与导电环滑动相连,实现阻电管、碳刷棒、导电环、滑环和电磁吸盘之间的电连接,阻电管外端通过螺纹结构固定于中心座上,外端可外接电源,在阻电管和碳刷棒之间设有弹簧,使得碳刷棒具有向上伸出的趋势,保证了碳刷棒和导电环时刻保持贴合状态。
19、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滑环与中心座之间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散热孔。
20、由于导电传输时会产生电阻热,功率越高,产热越大,为防止温度过高,保护相关器件,在滑环和中心座之间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该散热孔轴向贯穿设置于中心座中,散热效果好。
21、在上述的圆台平面磨床回转台中,所述的底座与旋转台之间设有能够连通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的散热结构,所述的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与旋转台之间的转动间隙。
22、底座和旋转台之间的转动间隙即为散热结构,该间隙连通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同时通过散热孔与外界相连,拥有非常良好的散热效果。
23、作为转动间隙的具体设置,所述的电磁吸盘、滑环、中心座与旋转台之间设有与第二轴承相连的第一散热环形通道,所述的第一散热环形通道与散热孔连通,所述的第一散热环形通道还通过第二轴承与中心座和旋转台之间呈l形的第二散热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二散热通道与转子模块和定子模块之间的第三散热通道连通,所述的第三散热通道通过环形让位外台阶、定子让位台阶、第一轴承安装区和旋转间隙与外部连通。其中定子让位台阶周向设置于旋转台上,位于定子模块上端以内,用于对定子模块让位。
24、散热孔、第一散热环形通道、第二散热通道、第三散热通道、旋转间隙依次连通,两端与外界相连,具有贯通式的散热通道,散热效果好。
26、1.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在底座上通过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之间产生的安培力直接被驱动转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刚性,同时由于不需要额外的传动组件,对于旋转台的转动驱动与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恒线速要求,另外,直接驱动的方式减少了易损件的设置,装配方便,整机体积也得以缩小,便于设置更大的磨削工作空间,当然,电磁吸盘设置于旋转台上,经过控制驱动旋转台便实现了控制驱动电磁吸盘的效果。
27、2.中心座外圈挡圈设置于轴承中心座外圈,也位于第一轴承外侧,用于减少灰尘等杂物进入影响第一轴承及内部结构,该挡圈固定于旋转台上,与底座之间设有旋转间隙,保证了底座和旋转台之间顺利的转动。
28、3.在电磁吸盘底部设有让位槽,让位槽中设置有滑环,该滑环与电磁吸盘同轴心地固定连接,在滑环上设有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导电环,该导电环之间不接触,通过导线与电磁吸盘正负极相连,该滑环为不导电材料制造成,导电环之间不会短路,在中心座上穿设有阻电管,阻电管内设有导电线,具有导电能力,阻电管上端连接有碳刷棒,该碳刷棒一方面与导线相连,上端又与导电环滑动相连,实现阻电管、碳刷棒、导电环、滑环和电磁吸盘之间的电连接,阻电管外端通过螺纹结构固定于中心座上,外端可外接电源,在阻电管和碳刷棒之间设有弹簧,使得碳刷棒具有向上伸出的趋势,保证了碳刷棒和导电环时刻保持贴合状态。
29、4.由于导电传输时会产生电阻热,功率越高,产热越大,为防止温度过高,保护相关器件,在滑环和中心座之间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该散热孔轴向贯穿设置于中心座中,散热效果好;底座和旋转台之间的转动间隙连通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同时通过散热孔与外界相连,对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拥有非常良好的散热效果。
1.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数字信号处理 2.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 4.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5.逆向工程技术研究
1.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超声波特种加工 3.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4.超声/激光复合加工 5.复合能量材料表面改性 6.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研发
1. 先进材料制备 2. 环境及能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 功能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4.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